与单价上百元的价格相匹配,这里营造的当然不仅是食品,更重要的是精致的生活态度。很有意思的是,来自日本的海鲜、葡萄酒、果酱、点心成为了其招牌产品,动辄是“北海道特产区”,提供标准日式品尝服务。要把日本红富士发源地青森苹果产区一瓶磨砂玻璃樽装、无添加RingoWork纯苹果汁捧回家,价格不菲,当然口味也一如想像中的清甜。将苹果汁文化能够仿真成葡萄酒品尝的场景,顾客购买的正是这样一种矜贵的感觉。
王光森 美食杂货店
日本的美食店文化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登峰造极。日本的百货店即使在下班高峰时依然飘散着经济萧条的空气,但当你移步到地下一层的美食区,却好像是瞬间通往异度空间,这里人声鼎沸,摩肩擦踵,各式蛋糕果子、日式意式凉菜、煮物、巧克力都以透明柜台的展示方式向顾客表现出最美好的一面。其模式或许与上海最大的食品商店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但两者的精美度以及人们所表现出的欢喜度却无法同日而语。喧哗繁盛的超市与精巧的美食杂货店正是互补的一对,刚猛与水袖原本就没有搏斗场。经营美食杂货店的掌柜实在不仅仅是商人,他更是对生活无比热爱的吃主儿。像北京的某法国美食店显然是前车之鉴,其欧式生活显然是高雅与艺术的结合体,但得转个弯儿,揉合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风雅才行。
所谓杂货店显然是昵称,其内里的核心是食物精品店,它们常散落在外籍人士居住区或是法式风情区域内,但星星点点未成星罗棋布之势。其销售的食物多以英文标注,高档的同时少了些亲民感,我在欣喜地找到葡萄籽油后不得不承认这里货品齐全,但这类店享受生活的主题欠奉,只是一股脑地将食品呈现在眼前。于是我不由得怀念起巴厘岛乌布街上白色洁净的小店Kou Cuisine,它只售自家手工制作的果酱、海盐、香皂。草莓、牛奶、芒果、菠萝的果酱任品尝,自制的玻璃瓶小罐,价格只在几十元人民币左右一件,训练有素的妈妈级服务员细心地以浅灰色防震瓦楞纸包装起瓶樽,贴上Kou Cuisine的标签,整个过程让人感叹物超所值,几乎每位客人都扛回几罐芒果果酱和海盐做手信。更有朋友称海盐至今还放在桌上,因舍不得打开用,只做欣赏把玩之物了。将杂货店做到如此境界,看似简单却有着化繁为简的无形之道,怎一个用心了得。
自制Home Made策略是当下最打动人心的词汇,即便无法完成这回事,那么挑选、包装以至陈列都是煞费苦心的差事,然而又乐趣从苦中生,痛苦并快乐着。香港中环便有这样的群落,此处靠近港岛规模甚大的上环海味集市,又是精英聚集的金融中心,中西文化碰撞出东西合璧的各式精品店铺。如同红楼梦中妙玉的一杯雪茶,熙凤口中的茄便是典范,听着虽繁但也绝不做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