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家周孝正教授曾这样比喻说:“新闻学如同今天,社会学如同昨天,历史学如同前天,考古学则是大前天。”相信能够如此穿越时间轴线的,除了这些幽默的文字以外,还有“第八艺术”电影。在承载着光与影的天堂国度间,意大利无疑是无数电影人共同的选择。
星光灿烂的威尼斯之夜
隆隆转动的电影机上,镜头穿越了时间与距离,胶片承载了历史与记忆。无论是在摄影师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前,还是编剧纵横古今的稿纸上,总有一个城市被全世界的电影人所青睐,那就是威尼斯。
《人人都说我爱你》剧照
被电影镜头注视的威尼斯,也是电影艺术的铁杆“粉丝”。被誉为“国际电影节之父”的威尼斯电影节创办于1932,并从1934年起,几乎每年都在夏末初秋来到水城。即使是二战的烽火,也仅仅令其在1943〜1945年间停办了三届。每年一度的威尼斯电影节,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电影人齐集威尼斯,而威尼斯电影节的构架更是奠定了国际电影节的雏形。
或许,很多人来到意大利的第一站都会选择罗马,但是时尚的英国特工邦德先生,却在去《太空城》之前选择了与美丽的邦女郎一起,在威尼斯的或宽或窄的河道上“泛舟”,当然还有身后向他扫射的杀手。
邦德先生驾船驶过的那条水道,便是著名的“威尼斯大运河”(Grand Canal),它虽不如沟通两大洋的巴拿马、苏伊士运河那般紧要,但分布于两岸的50多座宫殿、6座教堂、4座虹桥,令威尼斯大运河如同一座露天博物院,密集的美景更是充满了诗情画意。贡多拉小船上,撑船的“司机师傅”信口哼唱的,或是《重归苏莲托》或是《我的太阳》,气息的走向虽不如专业歌手那般控制良好,但其流露的真情足以令有幸搭乘的游客们感动。夜幕降临,船桨划过水面后泛起一圈圈涟漪,岸上的灯火倒映在上面,如同托列托笔下的色彩,温暖而华美。
《人人都说我爱你》剧照
顺运河而下,右岸矗立着由巴尔达撒雷•隆盖纳设计的巴洛克风格的佩萨罗博物馆。整个建筑独具匠心地从水面伸出,在大理石基座上纵深而出的双层长廊新颖脱俗。运河左岸则是哥特式的金宫(Ca' d'Oro),四瓣花装饰的舷窗与下方鲜花砖雕的拱形走廊相得益彰,顶端用圆齿型饰物围成了教皇的三重冠状,更是锦上添花。继续前行,格拉西宫(Palazzo Grassi)和雷佐尼可宫(Ca' Rezzibucio)隔河相望,巴洛克建筑的精巧细致在这里得以延续。在回味彩色玻璃画映托出的宗教美感时,已不知不觉地来到举世闻名的圣马可广场,来到王公与教宗的驾前。
如今人头攒动的圣马可大教堂与拜占庭风格的王宫,在当年都是百姓无法踏足的禁地。也许是为了方便贵族们在王宫中行使司法权,当年的市政规划中,与王宫隔河毗邻、体现王权的建筑,竟是监狱。而架设在法院与监狱之间的小桥,因犯人们只能够看到头顶上的最后一片自由的蓝天,感慨良多、叹息不已而得名“叹息桥”。当年,犯人的亲属在桥下苦苦等待,一吻诀别,而今的风景却是情侣们在此亲热激吻,享受无边的浪漫。正如在《情定日落桥》中,两颗年轻的心伴着教堂梦幻般的阵阵钟声,紧紧地相拥在一起。抑或在《致命伴侣》中,安吉丽娜•朱莉驾着快艇拯救从海盗船长改行当数学教师的约翰尼•德普。
圣马可教堂脚下的另一美景,则是不可胜数的咖啡馆。曾有德国人夸张地说,威尼斯的咖啡馆比贡多拉小船还要多。威尼斯是驰名天下的意式咖啡的起源地,而威尼斯咖啡馆的王冠,则当之无愧地属于圣马可大教堂边的佛罗里安(Florian)咖啡店。这家1720年开业、历史比美国还悠久的咖啡馆,最初只有三个房间,仅出售站着喝的过滤咖啡。随着咖啡店知名度的日渐增高,其店面装潢也随美名一起不断升级:先是订制了专门为身着宽大裙装的贵妇设计的可以转动的长桌,后又于1900年安排乐队在广场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