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车链起的精进与端庄
冰川列车的起迄站采尔马特与圣莫里斯分别坐落于瑞士的德语区与罗曼语区,在列车进出站台的悠然节奏中,两座小城也演奏出各自不同的乐章。
如同三层圆檐的祈年殿既作为中国的代表建筑,也同样可以作为北京的名片一样,马特宏峰也是小镇采尔马特自豪的名片,小城的语言,仿佛也全都围绕着马特宏峰说起,无论是在酒馆中的传说,还是铭刻在砖石上的碑文。
为了保持空气的清爽与小镇的风貌,采尔马特全城禁止矿物燃料的机动车行驶。即使是自驾前往采尔马特,无论公事私事,也需将车辆停放在距离城中心5公里以外,再搭乘摆渡电车来到城内—好在这个精致小镇的范围,靠城中的马车或是徒步已经足够踏遍。
转山,阿尔卑斯的红飘带
也许是处在德语区而凝练出说德语人特有的刚毅执着,也许是因似乎贴在眼前的马特宏峰无时无刻不激励着人们奋勇攀登,采尔马特小镇似乎永远充满着力量与奋进的精神—自19世纪起,这里便成为了攀登马特宏峰的前进基地。在小镇的教堂身后,是一片执着登山的殉道者的墓地。牛顿说他取得成就是站在了巨人的肩上,那么人类挑战登山的极限则是站在了一代代健将的英灵上。在墓地中,就包括了首次登顶成功后遇难的3名队员,而那段肇事的绳索,则工整地打成了绳结,摆放在小镇著名的山岳博物馆中,静静地诉说着人类攀登高峰的勇气与代价。
然而在冰川列车轨道的另一端,走出车门时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在罗曼语区的圣莫里斯,冰川则展示着它的另一面—轻盈而平和,宁静而亲切;远处的雪峰也不再暗藏凶险,不再引人竞争,只是安静地端坐在薄纱般的云雾之后。也许瑞士人在读《庄子·逍遥游》中所述“邈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谷,吸风饮露”时,脑中的第一画面就是这里。
转山,阿尔卑斯的红飘带
与采尔马特的山色正相对应,圣莫里斯以湖光引人入胜。十月到此,城市中心的莫里斯湖多半已经结冰,放肆地反射着天空的光泽。这光泽和射进溪谷的阳光,经过雪山的层层反射,如同影棚中交错的聚光灯,将山坡上各式各样美丽的房子,映射得如同童话中的城堡。被城市所包围的莫里斯湖,永远如梦幻般沉静,她映出的如宝石般的蓝色,将这个城市不多的一点喧嚣完全消弭于无形。尽管圣莫里斯密布奢华的酒店与昂贵的滑雪会所,但是在湖水的映衬下,无论怎样的一掷千金,也难买到这位美人的嫣然一笑。
从圣莫里斯乘坐缆车15分钟,抵达考尔维利亚,在瞭望台上更可看到其他几个高山上的“琥珀”,与圣莫里斯湖相比,它们显得更加不食人间烟火,在无风的日子里,湖水没有任何的涟漪,平静得如同温润光洁的玉,又如一滴滴纯净、无邪、喜悦的天堂之泪。